在線
咨詢
在漢字的浩瀚海洋中,“碓”這個字或許并不如一些常用字般為人熟知。當我們探尋“碓是什么意思”“碓的含義”時,便開啟了一場對古老器具和傳統文化的探索之旅。“碓”在古代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種利用杠桿原理的舂米器具。通過對“碓”含義的了解,不僅能讓我們知曉其在農業生產中的實際用途,更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接下來,讓我們深入剖析“碓”的豐富內涵,領略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
1、碓duì(ㄉㄨㄟˋ)
木石做成的搗米器具:碓房(舂米的作坊)。
用于去掉稻殼的腳踏驅動的傾斜的錘子,落下時砸在石臼中,去掉稻谷的皮[pestelforhullingrice]
因延力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新論》
唐朝陸羽《茶經》杵臼:一名碓,惟恒用者為佳。
宋·陸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四首之一:「數家茅屋自成村,地碓聲中晝掩門。」
《西游記·第一九回》:「那怪撲的跪下,望空似搗碓的一般,只管磕頭。」
2、舂,搗[poundwithapestle]。如:碓米(舂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