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傳統故事,那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這個成語出自南朝宋時期的《后漢書·孔融傳》注引《融家傳》,講的是孔融四歲時,和兄弟們一起吃梨,他總是挑小的,把大的留給哥哥們。其含義是指人懂得謙讓、禮貌和尊重兄長、友愛兄弟。這一故事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強調為人要懂得謙遜禮讓。在當今社會,“孔融讓梨”所傳達的精神依舊有著重要價值,對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意義深遠。
1、孔融讓梨意思指孔融小時候就知道把大個的梨給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
2、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度纸洝分小叭谒臍q,能讓梨”即出于此。
3、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應見《世說新語箋疏》:續漢書曰:“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高祖父尚,鉅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比趧e傳曰: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p>
4、《后漢書·孔融傳》李賢注“《融家傳》曰:‘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笕藛柶涔剩鹪唬骸倚海ó斎⌒≌摺!墒亲谧迤嬷!?/p>
5、孔融(153~208),東漢文學家。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靈帝時,辟司徒楊賜府。中平初(185),舉高第,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后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為相。興平二年(195)領青州刺史。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征孔融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因不滿曹操雄詐,被奏免官。后復拜太中大夫,退居閑職,好士待客,座上客滿,獎掖推薦,聲望甚高。終為曹操所忌,下獄棄市。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