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場重要的戰爭,對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這場戰爭發生于 19 世紀中葉,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而發動。其后果十分嚴重,中國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喪失了大量領土和主權。國家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傳統自然經濟遭受更大沖擊,同時也激發了國內一些有識之士的變革意識,為后續的洋務運動等變革埋下伏筆。
1、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兩國在美、俄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其目的是英、法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Arrow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expeditionto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Anglo-ChineseWar)。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和擴大(兩次戰爭的本質目的相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2、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并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后以“調停有功”自居,并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3、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后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