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海洋中,“13經”是一個常被提及卻又讓不少人感到疑惑的概念。很多人不禁發問:“13經指的是什么?13經指的是啥?”其實,“13經”在中華古代文化經典體系里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它歷經歲月沉淀,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準則、歷史故事等內容。深入了解“13經”,不僅能讓我們窺探古人的智慧與生活,還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揭開“13經”的神秘面紗。
1、十三經指的是儒家經典,十三經指的是南宋時期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分別是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易經》、《左傳》、《公羊傳》、《榖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是由漢朝的五經《易》、《書》、《詩》、《禮》、《春秋》逐漸發展而來的,最終在南宋時期形成。
2、十三經的形成過程為:漢代立《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于學官,為五經;唐代加《周禮》、《儀禮》,并將《春秋》分為《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為九經;至開成年間刻石國子學,又加《孝經》、《論語》、《爾雅》為十二經;南宋復增《孟子》,因有十三經之稱。
3、《十三經》的內容極為寬博,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屬于《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這十三種文獻,當以“經”的地位最高,“傳”、“記”次之,《爾雅》又次之。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