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日常生活中,“碓”這個字或許并不常見,很多人不禁會問:碓是什么意思?碓其實是一種古老的舂米工具,在農業發展歷程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它一般由碓頭、碓桿、碓臼等部分構成,利用杠桿原理,通過人力、水力等動力驅動,使碓頭上下起落,從而將谷物的外殼去掉。雖然隨著時代發展,現代化的機器逐漸取代了碓,但它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我們了解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傳統農耕生活的重要窗口。下面就為你詳細解讀“碓”的含義及其背后的故事。
1、碓duì(ㄉㄨㄟˋ)
木石做成的搗米器具:碓房(舂米的作坊)。
用于去掉稻殼的腳踏驅動的傾斜的錘子,落下時砸在石臼中,去掉稻谷的皮[pestelforhullingrice]
因延力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新論》
唐朝陸羽《茶經》杵臼:一名碓,惟恒用者為佳。
宋·陸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四首之一:「數家茅屋自成村,地碓聲中晝掩門。」
《西游記·第一九回》:「那怪撲的跪下,望空似搗碓的一般,只管磕頭。」
2、舂,搗[poundwithapestle]。如:碓米(舂米)。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