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浩如煙海的古代文化中,古文里的字詞含義豐富而深邃,一個字往往承載著多重意義,“尋”便是其中之一。當我們翻開古籍經典,時常會與“尋”字不期而遇,但它在古文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尋”在不同語境下有著多樣的解釋,了解其確切含義對于我們準確理解古文內容、把握古人的思想情感至關重要。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深入探究“尋”在古文中的具體解釋,揭開這個古老漢字的神秘面紗。
1、量: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譯文:千丈長的鐵鏈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掛在石頭城頭。
2、動:尋找。《歸去來兮辭》:“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譯文:既要探尋那幽深的溝壑,又要走過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3、動:探求。《與陳伯之書》:“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譯文:推究您背梁投魏的時候,沒有其他原因。
4、動:順著。《桃花源記》:“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譯文:尋找之前所做的標記,最終迷路了,不能再找到原來的路。
5、副:隨即;不久。《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譯文: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后,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