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在黃歷里看到“庚日”,但很多人并不清楚黃歷里面的庚日是什么意思。庚日其實和天干地支紀年法緊密相關,在天干地支組合中,帶有“庚”字的日子就是庚日。它在我國傳統歷法和民俗文化里有著重要地位,比如在推算三伏天日期時就起著關鍵作用。了解庚日的含義,不僅能讓我們更好地讀懂黃歷,還能深入感受傳統歷法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古人的智慧結晶。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深入探究庚日的奧秘。
1、庚: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計天數用的。俗話常說的“三伏天”就是用庚日計算的。
3、從夏至起開始計算,經過一庚、二庚,到三庚,就是初伏日。初伏,按中國的日歷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
4、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是三伏中頭伏的第一天。
5、百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濕度最大的季節,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
6、計算好三伏天日子有利于古時候的人民躲避高溫來帶的危害。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