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是什么?這是一個千古以來備受哲學家、心理學家等各界人士探討的深刻命題。它仿佛是一座隱藏在迷霧中的神秘山峰,吸引著無數(shù)人去探尋其真實面貌。有人認為人性本善,人生來就擁有憐憫、同情等善良的情感和品質(zhì);也有人覺得人性本惡,自私、貪婪等不良習性是人的天性。探討人的本性,不僅能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自身和他人的行為動機,還對社會倫理、道德規(guī)范等的構建有著重要意義。在接下來的內(nèi)容里,我們將一同深入剖析這一復雜又迷人的話題。
1、儒學思想家定論是:人性善。
2、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所以進一步又加了一句,每個人都有惻隱之心。而佛家說,一心迷是真身,一心覺則是佛。正因為人性本善,所以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3、儒學人性善論者首推為孟子。孟子認為:人性先天是善良的,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就是說,人有同情心、羞惡之心、謙讓之心、是非之心這四種善的萌芽,就象人有手足四肢一樣是天生的自然而然的事情。由此孟子說:人皆有不忍之心。孟子強調(diào):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nèi)獲得企業(yè)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chǎn)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