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太陽系猶如一個神秘而有序的“大家庭”。很多人都好奇,太陽系的9大行星分別是什么呢?曾經,太陽系被認為有9大行星,按照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然而,在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冥王星定義為“矮行星”,從傳統的大行星行列中剔除。如今,普遍認可的太陽系大行星只剩下8顆。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了解這些各具特色的天體吧。
1、九大行星,是在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召開之前的九顆行星的合稱,在會議上經過投票表決,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至此太陽系只剩下八顆行星。九大行星的說法已經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八大行星。
2、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通過第5號決議,由天文學家以投票正式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從行星之列中除名。
4、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兩個例外。金星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而天王星則是在軌道上橫滾的。
5、行星表面積:水星7480萬平方公里金星4億6千萬平方公里地球5.11億平方公里火星1億4千萬平方公里木星614.19億平方公里土星457.15億平方公里天王星81.16億平方公里海王星76.93億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