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品加盟店(外賣品牌加盟倒底有多坑),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吃品加盟店(外賣品牌加盟倒底有多坑)。
想寫篇這樣的貼子已經很久了,一是想對入坑餐飲業的這幾個月的所感所想有一個記錄,其次也想把這份經驗與大家共享,這純粹是個人的經歷,雖不能說全面,但相信也是很具代表性的。下面我把這幾個月的經歷分成五個主要階段和大家詳細聊聊。
一、項目考查期
首先,說一下我入坑的這個品牌,這是一個做日韓簡歺外賣的品牌,名字和logol都設計得很好,有點孤獨的美食家+深夜食堂的感覺,好記又流行。最早知道這個品牌是因為一個親戚在一家店作店長,說是一個月單平臺就有一萬大幾千單。為了求證我們還專門去實地考察了,確實每到飯點,騎手多到能把店鋪所在的巷子都堵上,那場景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真實寫照,后來我們通過這家歺飲公司找到了我們省的總代,協商了加盟。
二、開業籌備期
初識總代,也是一個剛入社會不久的年青人,之前也是做這一行的,開過粥鋪。目前開了一家自己代理的這個品牌店。店開在一個城中村里面。說實話,第一次去他的店參觀,我還是很吃驚的。原來我平時吃的外賣都是在這種地方,沿途還看見不少之前點過的歺館,這次初探外賣村還真是印象深刻。
不過環境歸環境,店鋪開業后的火爆還是讓人羨艷不已的。日均600單的銷量已經打破了所在區域的歷史銷售記錄,騎手將小巷堵得水泄不通也實屬盛況。
眼見為實,就這樣我們更堅定了開這家店的想法。經過了一個多月的選址、裝修、招人和培訓等一些列籌備工作,最后與8月中旬,踩著每年外賣銷售旺季的尾巴,我們的小店開業在即。說實話當時的心情是興奮的,因為在我們籌備期間,這個品牌的第二家店也開業了,竟創下日銷700的記錄(因為做不過來被迫關店,要不日銷800都是有的)。然而,對于我們這種出入這個行業的人決不曾想到:銷量絕不等于利潤,卻可能等于虧損。
三、營業第一周
普遍來說店鋪開業的前兩天大多可以忽略不計,通常會被當做試運營,在餓了么和美團頁面進去看吃品加盟店,翻個100頁也未必能找到自己的店。為了避免爆單(蜜汁自信)我們選擇了一個周六開業,當天加上刷的20單(新店為了打開評價一定要刷單,而且前期單量小,一個差評影響很大,所以開業前兩天盡量多刷幾單,大概40多單就好了,免得被封號),大概做了100單左右。試營業第二天,0刷單,銷售200+單。還算是不錯的開場。周日晚上聚餐,當時品牌總代也在,看他一直納悶為什么試營業就有這么多單。這時我們還在得意洋洋的說自己選址好。然而后面的事情又一次給了我們這種門外漢一個很深的教訓:千萬不要和總代有區域上的交集,即便有,只要不是主要市場,最好先讓出去。
正式開業的第一天,一大早店里的人都來齊了,如臨大敵(繼續的蜜汁自信)。總代也帶了他的店長前來“助陣”。結果可想而知,沒經歷過大陣仗的我們,加上友軍的“豬攻”。中午以300多單加上高峰期爆單關店一小時的戰績結束了這恐怖的第一天。這里說一下,俗話說:外賣店選址就是一流的商區,三流的地段和門面,我們選址區域的主要市場是我們城市的一片創業園和寫字樓區,這里每天有幾乎20多萬人同時上下班,所以這片區域外賣單基本就集中于中午那一個半小時的高峰(我們店的最高紀錄是中午一個半小時600+單,然后爆單關店),到了晚餐基本上就是稀稀拉拉的100多單,做起來就很輕松了。
接下來的第一周基本都是這么過的吃品加盟店,中午只要接近700單必定爆單。而且這幾天每天都是10+個差評,其中80%以上都是漏東西。當時天天教訓店里員工不要再漏東西了,大家都很委屈,我還說要看數據啊,漏了那多還說沒有。直到有一次和總代店里的人吃飯,喝多了才知道真相。。。這里就不說了。
總之,通過第一周的歷練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生意人利益第一,即便是你為之打工的總代,當你們有區域交集的時候,他也是以自己店鋪利益為重。畢竟你們店的命脈都在別人手中,尤其是你還沒啥經驗的時候更好忽悠。所以開店前期切勿貪大一定要把握好自己核心利益:站穩主要市場,穩定顧客評價,加速流程磨合;單量增長,對人員數量和熟練度的需求不是線性增長的,某幾個階段的增長是指數型的。所以店鋪剛開,店里多幾個人沒關系,高峰期關店,對于店鋪排名加權很不好;控制成本,尤其是對于沒啥經驗的店鋪經營者,由于店鋪剛開對每天需求量的預估不準確會造成大量浪費。所以建議提前熟悉好自己的產品,對材料把握好,對于一些價格高且不好儲存的物品盡量控制好采購量和儲存方式,避免較大浪費。
四、營業第一個月
經過一個月的磨合,差不多店里11個人,平均每天做700多單已經沒有什么問題了,店鋪運營看似步入正軌,月銷也達到了區域第一。但就在這個月,我發現了兩個問題。
首先是我愕然發現,一個月過來在如此單量下,店鋪居然虧了2萬多塊錢。這點讓我大為震驚,感覺就算我再沒經驗、再浪費,一單(不是一份哦~)能賺1塊錢也不該至此啊。于是我拿出了全月的賬單和平臺每天的數據進行核對,終于發現了問題所在。這就是我前面說的銷量可能會等于虧損。歸結問題在于店鋪運營成本過高:
一是這個品牌的產品的制作成本過高。品牌主打菜品以肥牛為主,一份點到手大約13-14元月銷量最高的肥牛飯,其毛利還不到2元,再扣除人工、店租等每賣一份真是虧一份的錢。說實話這種運營方法是我們這種從未做過外賣的人想都不敢想的。所以加盟需謹慎,如果單份飯毛利在3元以下的想都不要想,完全沒有開的必要了。
二是平臺和公司抽血實在太狠。因為我們這個品牌屬于連鎖店,平臺抽成營業額的15%,而公司作為品牌運營方還要抽成5%,也就是說辛辛苦苦干了半天,20%的營業額是替別人做的,剩下的80%的營業額再扣100%的成本才是自己所剩余的凈利潤。
三是公司強制購買的物料太貴。對的,公司除了業績抽成外,還通過物料銷售賺錢,銷售物品通常包括醬料、打包袋和歺具等易耗品,這些物料需求量大、消耗快,一般都是總代在本地找供應商生產后,賣給加盟商,賺取的利潤再和公司分成。這些雖看似小錢,但殊不知拿到手的都是高于市場價許多的東西。
明白問題出在哪后我們理個應當的開始了店內成本的優化。用作主要原材料的肥牛是換無可換了,畢竟做的是歺飲,還是要有些良心底線的;其次公司5%的抽成是不得不抽的,因為賬都是平臺先打到公司賬號,再由公司3-5天一次的給門店進行結算(說實話,這樣的作法很占用門店進貨的流動資金,而對于公司則又是一筆利息收入);最后,經過和公司相關負責人協商,算是同意我們自行采購一些物料(后面公司對這一承諾出又是爾反爾拒不承認,真后悔當出沒有錄音)。
于是我們利用空于時間找了幾十家歺飲用品和食品醬料供應商,終于找到了幾種物美價廉的替代品,也將之分享給了其它商家(資源的無償分享真的是好心砸了自己腳,因為觸到了一些人的利益,公司不僅對此前的承諾出爾反爾拒不承認,再后面就是導致全省就我家店拿不到平臺的補貼,我也是很無奈)。
五、營業三個月
開業三個月,我最主要的利潤轉型成了賣物料,店鋪利潤微忽其微。這三個月,我們市的一家同品牌店倒閉關門了。其他店鋪也因為淡季的到來,愈發難以為繼。期間我們還特意跑了一趟S城,和多家店的老板交流經驗,發現同樣的問題在其他也同樣發生,甚至S城的一些店鋪已經進行了轉讓。后來S城一家店的老板把我拉進了一個全國各地的加盟商群,我們知道原來我們并不是個案,而是普遍現象。加盟如入坑似乎是大家普遍的認為。
在S城期間,我們還對當地幾個做得還不錯的品牌進行了調研,從我們這三個多月的外賣經驗來看,其中策略大同小異,基本就是公司吃大頭,總代賺小頭,加盟店基本就是為他人打工賺錢的節奏。
六、小結
總之加盟外賣品牌到底有多坑,可能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會身有所感,作為親歷者,也不變再多說更多內幕,對于想要加盟外賣餐飲品牌或是即將開店的朋友,在此也奉勸幾點,希望在考慮加盟一個品牌的時候能夠思慮再三:
1.加盟的時候不要只看單量,單量是可以做出來的,要結合顧客實付價格、預計收入、平均成本本和客單價等相關指標一起來看;
2.加盟前一定要明確,哪些物料一定要和公司拿哪些不要,結合必拿物料的種類和成本綜合算一下,能在文字上體現的一定要寫入合同;
3.明確品牌簽約后是否可以自由轉讓,畢竟誰都不能保證自己能在這行堅持多久;
4.最后,如果一定要做外賣加盟,要明確的是一個外賣品牌的生命力一般也就一兩年,甚至只有幾個月,如果不是心理很穩妥或是很不差錢的,還是不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比較好。二線城市的小伙伴們,建議等到一個品牌在一線城市成熟后,與加盟店老板深入了解后再入坑會較為保險。當然品牌穩妥的話自己能代理還是要自己做代理。
好啦,以上就是我對于外賣加盟初次體驗的感受,純屬一家經驗之談,不能以偏概全。有想要多多交流的朋友可以給我私信,再次感謝能看完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愿大家生意興隆,永不入坑。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吃品加盟店(外賣品牌加盟倒底有多坑)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