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技術,養蠶技術大全視頻,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養蠶技術,養蠶技術大全視頻。
原來在農村養蠶時,基本上是各管各的,根據自家勞動力情況,合理安排蠶種數量,如果家里勞動力不多的,基本上養個3—4張蠶種;如果家里雖然勞動力不多,但當地有合適的勞動力,并且價格適中的話,也是可以適當多養些的,特別是蠶繭價格相對較高的,養的多意味著收益也高。就像我們村里,原來有兩戶人家養殖規模相對較大,每養一季蠶收入接近20萬,當然雇人也比較多,每次需要20—30人,除去各項成本,凈利潤也有10萬多元。
養蠶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活,而且還是對勞動力比較依賴的,而如今農村勞動力相對緊缺,再加上愿意養蠶的以中老年人居多,想要把蠶養好就有一定難度?,F如今很多地方也在推行養蠶標準化操作,為了節省勞動力,提高養蠶收益,采取小蠶共育的方式。也就是說1—3齡時,當地以村組為單位,將小蠶集中起來,交給養蠶技術水平高的養殖戶來養,等蠶到了大齡后再分發給各家。當然小蠶共育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的,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四點。
小蠶共育的操作方式實際上比較簡單,就是先把農戶的蠶種先集中起來,養到3齡以后再分發下去,跟養殖戶核對好蠶種數量,養殖戶再繼續喂養,直到上蔟吐絲。當地想要實行小蠶共育,那就得讓各養殖戶主觀上愿意這么做,得信任別人可以把蠶養好,如果很多養殖戶對這樣的方式比較排斥,那么小蠶共育的模式在當地就行不通。這需要前期做一些調研,走訪養殖戶內心的真實想法,只有大部分愿意這么做,那么小蠶共育的模式就有可操作性。
如果各農戶愿意實行小蠶共育,那么就得找到合適的人來干這活,說實話在農村做小蠶共育壓力也比較大,把蠶養好了對其他有交代,一旦前期出現了狀況,沒有達到養殖戶的預期,那么各種矛盾點就容易爆發出來。所以什么樣的人可以把蠶養好,取得其他養殖戶的信任,這是需要考察了解的,一般情況下,專業人士加上有成功經驗的更容易獲得農戶的信任。
小蠶共育對蠶房、蠶具等是有較高要求的,養小蠶的蠶房需要和大蠶分開,更嚴格的說不允許在里面養大蠶。如果說蠶房離菜地、稻田等比較近的,是不太適合用來養蠶的,因為很容易出現農藥中毒、誘發蠶病等異常情況。還有蠶具也需要專用,不可與養大蠶的混合使用,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需要進行消毒處理,一旦出現蠶病較多的,必要時要丟棄蠶具。
想要把小蠶養好,除了正常的做好衛生消毒之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要有合適的桑葉,讓蠶吃飽、吃好,這樣才會長的快,同時抵抗力強。通常情況下,實行小蠶共育前,會先選好小蠶共育的專用桑園,桑園的管理更加精細化,提高病蟲害防治措施。有了專用的桑園,后期養殖過程中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有利于小蠶共育的順利實施。
小蠶共育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對于新手,或者家庭勞動力相對緊缺的養殖戶來說,更是福音,前期可以減少很多風險,借助別人的力量讓蠶寶寶長的更好。隨著小蠶共育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很多地方也在探索這樣的模式,但在實際操作中,小蠶共育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只有掌握了相應的技術要領,才能讓養殖戶從中受益,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要點。
1、全程做好衛生消毒措施
無論何時,只要選擇了養蠶,那么就得重視蠶房、蠶具等消毒工作,通常情況下,可使用漂白粉、次氯酸鈉等溶液,有時還需要用煙熏的方式,封閉24小時,以提高消毒效果。小蠶共育時正好是蠶幼齡生長的關鍵時期,此時抵抗力相對偏弱,衛生消毒一旦沒有落實到位,在大齡期相關癥狀容易表現出來,進出蠶房需要洗手消毒,更換專用衣服、鞋帽等,所有用具需專用,不可隨意混用。
2、采摘及喂食桑葉需要按要求操作
蠶在1—3齡時,喂食的桑葉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在1齡時,得喂食幼嫩的新鮮桑葉,2—3齡時,也是需要用相對幼嫩的桑葉,如果直接用老葉,那么不利于蠶的正常生長。這就需要在采摘桑葉時格外注意,桑葉上不能有泥沙、蟲卵、殘缺等,一次采摘數量上不宜過多,確保桑葉新鮮度,同時采摘回來的桑葉,不宜直接堆放,以防葉片發熱,保持儲存桑葉的地方低溫涼爽,每次桑葉用完后要對周邊區域進行清掃和消毒,
3、定量收蟻,確保蠶分發時數量準確
小蠶共育的方式,跟傳統的養蠶模式有所不同,原來養的蠶都是自家的,而這種方式可能是很多家的,而且各家提供的蠶種數量也可能出現不同,比如這家是3張蠶種,另一家是5張蠶種。如何在小蠶共育結束后確保各家分到的數量準確?這是在進行小蠶共育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一般采取定量收蟻的方法,早上5—6點開始感光,7—8點時開始收蟻,需要在10點前完成,不同張數的蠶種需要做好標記。
4、控制好蠶房溫濕度,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蠶在1—3時期,對蠶房的溫濕度有較高要求,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調節,如果是春蠶或者晚秋蠶遇到氣溫偏低時,需要加溫處理,同時還應做好補濕。在養夏蠶和中秋蠶時,蠶房的溫度不宜超過30℃,氣溫明顯偏高時,需要做好降溫,同時還能采取噴水或者懸掛濕布等方式來補濕。
5、適時做好除沙工作,同時要注意眠中保護
按照目前大部分地區的養殖模式,養蠶需要做好除沙工作,一般蠶在1齡時除沙一次,2齡起眠和快要入3眠時各除沙一次,進入3齡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再增加一次除沙。在除沙時,要把遲眠蠶、弱小蠶等異常情況分開,必要時要及時淘汰,確保同一批蠶長勢一致。除沙環節處理好了,有利于減少蠶病出現的概率,對提高蠶繭品質和產量有較大幫助,同時還應重視眠中保護,防鼠、防蟲等是必要的,眠期溫濕度控制也很重要。
6、多留意觀察,做好蠶病防治
實行小蠶共育時,對養殖戶來說除了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還得有豐富的養蠶經驗,在養蠶時要多留意觀察,蠶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表現,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時,養殖戶需要及時處理。很多養殖戶在4—5齡時出現僵蠶、膿蠶等,導致蠶繭的產量和品質明顯下降,嚴重時易出現絕收,實際上很多時候是因為前期蠶病防治上沒有處理好,潛伏的病毒在大齡期得以體現,這就需要在小蠶共育階段認真落實好各項蠶病防治工作。
7、注意做好小蠶分發
一般情況下,小蠶共育到了3齡后,就得做好分發給各農戶的準備,有的是在3齡眠起首次喂桑葉后開始分發,有的是在喂食2—3次桑葉后分發下去。在分發前,需要提前2—3天通知各農戶做好準備,一般分發時間需要在早上6點前,如果是夏季高溫天氣時,需要在早上5點點完成,分發給各農戶時,需要告知農戶蠶種批次、配送時間、眠起喂食時間等,同時需要對配送車輛、用具等做好衛生消毒。
總之,具備條件的地區實行小蠶共育,對部分農戶來說是好事,可以解決很多實際的問題,有利于推動當地整體養蠶行業的發展,相當于形成一個聯合體,各方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了。對于管理小蠶共育的養殖戶來說,會感覺到不小的壓力,畢竟很多農戶盼望著蠶寶寶能夠健康成長,所以在日常管理上不能有任何的松懈,盡量減少蠶病出現的概率,實現增產增收共贏的局面。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養蠶技術,養蠶技術大全視頻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