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服裝(服裝企業外貿訂單驟降 內貿還不確定的老板們能扛住嗎),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外貿服裝(服裝企業外貿訂單驟降 內貿還不確定的老板們能扛住嗎)。
外貿訂單驟降,剛復工的中國服裝企業能扛住嗎
中國服裝消費市場還未恢復,爆發的歐美疫情又打擊了海外消費市場,內貿和外貿都處于不確定中,高度依賴全球服裝產業鏈的中國老板們面臨考驗
文 | 馬霖 韓舒淋
從無法復產復工,擔心交期延遲,到如今復產復工了訂單卻被取消,3月中旬以來,中國服裝廠老板們的心情跌宕起伏。
《財經》記者采訪的服裝廠、鞋廠、紗線廠、面料廠老板們都表示,前段時間國內疫情所造成的物流阻斷、工人無法返工、原材料短缺等問題現在已經緩解。最近一周多,工廠面臨的最大問題已經從“愁復工”轉變為“愁訂單”。
隨著歐美國家成為新冠肺炎重災區,外貿市場出現了180度的轉變。1月-2月中國疫情嚴重、無法生產,海外客戶急催訂單。現在歐美消費市場追隨中國市場走向低迷,品牌客戶變得謹慎,紛紛取消、推遲3月-6月的訂單,6月之后的行情也尚難判斷。
浙江一家家紡面料廠的老板鄒興(化名)告訴《財經》記者,外貿圈的老板都在感慨,與疫情抗爭,“國內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外貿人要打全場。”
批發商、品牌商的壓力也很大。大量春款和部分夏款已經到倉庫、門店,如果長期銷不出去,現金流會吃緊。
“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服裝產業鏈遭受了巨大打擊,從終端零售到產業鏈中每個環節打擊都非常大,出口訂單減少是一個連環打擊。”安邁企業顧問有限公司中國區高級董事高歡對《財經》記者說。
面對困難形勢,各個服裝企業都在積極謀求對策,如拓展電商渠道、加大內銷比例等,大部分企業主都表示,目前的首要目標就是先存活下去,等待疫情結束后的消費復蘇。
朝陽大悅城H&M店已經開始對春夏產品進行打折。攝影/《財經》記者馬霖
加入打折陣營的還有歐時力。不過據記者觀察,打折尚不是普遍現象。攝影/《財經》記者馬霖
朝陽大悅城優衣庫門店依然門可羅雀。攝影/《財經》記者馬霖
春夏訂單被取消
據《財經》記者了解,目前階段,各服裝廠和原料廠的復工率在80%以上。除湖北籍工人,全國其他省份工人基本都已復工,復工復產已經不是問題。“現在的問題是復工了,有原料,有產能,但是客戶突然開始減單。”為Zara、H&M、Max Mara等歐洲品牌供貨的成衣廠老板羅淼(化名)告訴《財經》記者。
羅淼表示,近期H&M等品牌客戶已經取消了5月的訂單,其中H&M取消的訂單是一批晚夏和秋天的服裝,“現在還說不清因疫情影響一共會取消多少訂單。”她表示,Zara和H&M在緬甸也相繼取消了30%-40%的訂單,還有一些訂單懸而未決。
包括羅淼在內的工廠老板們表示,最近一周,同行們都在互相通電話,或者在微信群里了解情況。他們相繼收到來自客戶的類似通知,“貨暫停”、“取消訂單”、“后續生產暫緩”。
中國是服裝紡織出口大國,有全球最完備的服裝產業鏈,產值占中國外貿順差的70%,全球60%的服裝成品在中國生產,20%的紡線、布料、拉鎖紐扣等半成品國際貿易與中國有關。羅淼說,與這條產業鏈結合最緊密的就是國際品牌代工廠,這些工廠的老板們這幾天都非常焦慮,擔心歐美市場持續蕭條。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報告顯示,2月期間,由于疫情造成中國生產、物流堵塞,半成品短缺,全球服裝紡織相關行業已遭受超15億美元的損失。
為Diesel、Calvin Klein等牛仔時裝品牌代工的工廠老板劉博奇(化名)告訴《財經》記者外貿服裝,工廠60%的牛仔褲出口歐洲、美國、加拿大等國,他在中國和柬埔寨都有工廠,目前做美國、加拿大單的中國工廠已經遭遇訂單減半的情況,,而柬埔寨工廠此前接到的西班牙品牌Zara的單子已經全部停掉。
“停單很徹底,沒出的貨不讓出,現在西班牙很多地方已經封城,單子停多久還無法預測,這對我們來說是比較嚴重的影響。”劉博奇還擔心那些減半的單子,最終會整個取消。
由于中國消費市場的恢復才剛剛開始,國內客戶的訂單也不理想。劉博奇說國內客戶也有喊停訂單,或者采購價打折的情況。很多工廠既做外貿單,也做國內單,老板們表示,國內市場疫情爆發期間影響就很大,此前許多線下銷售的大品牌已經暫停了不少沒投產或正在生產的訂單。
1月-2月接到的訂單讓劉博奇的工廠目前仍可滿負荷運轉,但已經停的單會直接影響他的工廠5月-6月的生產。浙江一家鞋廠老板劉克余(化名)告訴《財經》記者,工廠排單減少,生產的一道道工序卻都不能缺人。他現在已經把產量降低,讓工人晚上不加班,“這么去處理,各方面的成本都增加了。”
市場冷,劉克余的經銷商也不敢進貨,“年前批發商拿到手里的貨已經壓在他們手里,他們寧愿跳過這個季節不銷售,經銷商上半年虧損會比較大。”
王福斌(化名)是天津一家服裝外貿公司老板,它與十幾家工廠合作,這些工廠100%依靠海外代工,客戶以Zara母公司Inditex旗下品牌、H&M,以及歐洲當地品牌為主,外貿遇冷對它們的打擊很大。
他表示,工廠春節前收到的訂單本來應該2月做,但一直沒復工,目前這些訂單讓工廠產能飽和,但因為不少客戶將3月、4月沒做的訂單全部取消,4月開始就會出現因訂單減少而產能過剩的情況。
羅淼也說,3月一些工廠還在生產1月、2月的訂單,“但到4月就會很難受了,一些品牌春夏未必會有很多新款產生,夏季可能會以傾銷為核心,相當于上半年的銷售已經打了水漂。”羅淼說。
為優衣庫等品牌代工的工廠老板江明德(化名)告訴《財經》記者,現在做日本市場的工廠比做歐美市場的工廠好過一些,但包括優衣庫在內的日本客戶也不敢下秋冬訂單,也會縮減訂單。據日本財務省貿易統計,2月來自中國服裝及附屬產品的進口額減少了65.7%。
江明德說,品牌的春夏款基本已經“廢掉”,春天的款壓在手上,夏天的款能縮減就縮減,品牌會把春天的庫存推到秋天去賣,無法像往年那樣去預測秋冬的貨,也有把原有大單拆成小單的情況,“原來一萬件一個款的,現在只能先下一千件,看情況再繼續下單,去保證自己的安全性。”
由于缺訂單,鄒興的幾位同行和下游工廠已經準備4月1日開始放假,他覺得今年疫情對可選消費品的影響會很大,下降幅度可能超過1998年和2008年兩次金融危機時的降幅。鄒興的供應商手上還有布匹在染廠,但客戶已經取消這些訂單,他說沒辦法,只能把布拉回來,“現在停的話虧,不停的話虧更多。”他表示,有上游原料企業已經開始虧損。
影響波及服裝上下游、國內外
歐美疫情影響了服裝外貿的春夏訂單,做冬季服裝的老板也擔心受到波及。
盡管羽絨服的銷售季節在晚秋和冬季,但一位羽絨服生產廠老板表示,自歐洲疫情暴發以來,他的心一直懸著,“我擔心疫情控制不住,訂單會被取消。”這家工廠的歐洲客戶分布在意大利、法國、西班牙、德國、英國等國家,這些國家近期受疫情影響嚴重。
老板曹輝(化名)告訴《財經》記者,目前向意大利寄送樣品、資料已經比較困難,他擔心法國等其他國家陸續也會出現困難。“之前和意大利客人聯系的時候,他們都很無所謂的樣子,現在開始緊張了,讓我們寄口罩,我們寄出去了很多口罩。”
曹輝的工廠除羽絨服,也生產其他外套產品,他表示,已經有美國客戶告訴他情況很糟糕,本來預期4月出貨一批薄夾克產品,這位美國客戶告訴他需要時間考慮要不要生產這批貨。
羽絨服的單一般是3月-4月接,6月-8月出貨。他說最近客戶下了一部分訂單,但他不放心,希望客戶能支付定金,一些客戶愿意,一些不同意。
客戶原則上不能取消已經生產的訂單,但曹輝擔心疫情對歐美市場產生更多負面影響,如果消費信心持續下滑,客戶還是會取消訂單,所以他選擇將貨期往后拖,暫不生產,繼續觀察客戶國家的情況,如果疫情有好轉,再進一步協商生產計劃。
影響也在向上游傳導。天虹紡織是全球最大包芯棉紡織品供應商之一,其徐州工廠是做紗線的中型工廠,該工廠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財經》記者,出口導向的中國服裝產業鏈受歐美疫情影響很大。紗線是服裝的上游原材料,織布廠采購紗線織布,再將布匹售給印染廠,印染廠將布供應給服裝廠。此次疫情首先影響成衣的內銷和出口訂單,影響再傳導到上游印染、面料,再觸及織布,織布反饋到紡紗。“現在上游紡織、印染、面料,以及下游服裝企業態度都很謹慎,不像往常那樣做大規模采購原材料的規劃。”
目前紗線的上游原材料棉花的價格也在下跌。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數據及期貨數據,近期棉紗價格、棉花價格都在下行。
中國為東南亞工廠提供大量原料半成品,疫情對東南亞供應鏈也造成了打擊。在中國和東南亞有多家工廠的大型服裝生產商溢達集團全球營運董事總經理童成告訴《財經》記者,疫情在全球持續,多個國家實施更嚴厲的防疫政策,甚至要求生產非必需品的企業短暫停工,這對其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和毛里求斯海外生產線造成了一定影響。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外貿服裝(服裝企業外貿訂單驟降 內貿還不確定的老板們能扛住嗎)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