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健身房(“投資健身房,就是投資人性”),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投資健身房(“投資健身房,就是投資人性”)。
近幾年健身行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競爭與快速的迭代。用戶需求的垂直化、服務場景的多元化、資本的不斷涌入,加速了這一新趨勢下的變革。
從整個健康消費賽道來看,“健身用戶”是最有價值和消費力的核心資產,參與健身運動也是大健康消費的起點。
我們認為:健身服務作為賽道的First Wave是粘性高、消費力強的剛性入口,以城市白領消費群體為核心、團課切入,強品牌力的小店模式,在這個時點下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與投資機遇。清流資本投資了Shape健身,并持續關注賽道的變化。
關于市場
1. 穩定持續的規模增長
傳統健身房的興起大約是在20世紀90年代,得益于國內經濟的發展、西方文化的傳播、大眾對健康審美的提升,以中大型綜合類健身房(1000平米以上,包括有氧/無氧器械、操課、私教等品類)為主的模式經歷了長達10多年增長紅利。行業在09-12年進入了一段整合期,由于模式的同質化、單一的盈利模式和惡化的價格競爭、收入與成本的倒掛,導致大批的健身房虧損、關閉。2012年后的健身房行業迎來復蘇,市場繼續維持了強勁的增長,同時隨著需求的日益垂直化、經營模式的創新化,行業正在經歷重要的變革期。
市場趨勢上,國內健身俱樂部數量在持續增加、健身市場規模維持雙位數的年化增長。根據IBIS提供的數據,2011-2016年整體健身房市場的CAGR為14%,健身房市場規模預期2020年達到600億+,如果以圍繞健身房人群所能輻射到的大健康行業,將是數千億級的消費市場。
2. 滲透低、潛力大
根據IHRSA的統計,無論是從健身會員滲透率還是在每百萬人口對應所享有的俱樂部數量上,我國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一線城市北京、上海(約在3%)的會員滲透率水平勉強與日本平均水平看齊。截至2018年全國平均水平不足0.8%,與日韓、美國存在幾何倍數差距,但這一數據對比國內2014年的0.4%呈現了成倍的增長。
宏觀來看健身行業呈現強相關性的指標包括:GDP、肥胖率、單人家庭比率。以GDP為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北京、上海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參考上圖中全球范圍內人均GDP與會員滲透率的象限關系,國內市場仍存在非常大的提升空間,消費力的增長先行于健身的普及,良好的經濟基礎與新一代人群對于健康認知和運動審美的提升將是行業最好的催化劑。除北京上海外,包括廣深、杭州等其他一二線城市的GDP高增長都為健身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沃土。
3. 行業集中度低,區域化明顯,小型健身房爆發增長
以2017年的數據作為參考,全國/區域性大型連鎖品牌在30家左右,健身房數量占總比約11%,行業集中度低,模式以中大型綜合健身房為主,普遍呈現明顯的區域化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私人工作室、精品Studio等小型健身房模式正在不斷涌現,目前,全國工作室接近2萬家左右的規模。
我們觀察到無論是傳統健身品牌,還是創新的模式都是以一線城市為核心自上而下的競爭迭代與下沉滲透。充足的供給下用戶對于健身房的品牌和服務有了更高的要求,一線城市的競爭會更加的激烈,在有限的區域和空間里,將會加速健身房服務的升級、模式的變革。
4. 行業所面臨的問題與瓶頸
問題 1:拔苗助長式的強銷售導向
經營層面看,會籍銷售、私教課是傳統健身房主要盈利模式,國內的綜合類健身房、私教工作室大多采取提成制的強銷售導向策略。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在短期內實現快速的現金回籠、捆綁用戶,與此同時強銷售的導向忽略了用戶體驗,預收模式預提了未來收益,留下了服務成本,往往銷售過后的用戶體驗難以得到保障,從而導致嚴重的續卡率問題。
根據統計,中國健身房會員續卡率約15%,遠低于韓國、東南亞國家的40%,北美及歐洲國家的60-65%。強銷售的模式,對于一個留存為王的生意是致命的損害。
問題 2:不良競爭下的價格戰與財務規范問題
傳統健身房模式同質化嚴重,從而也導致了惡意的價格戰。在一些經營者眼里,用戶體驗已經是非關注項,收入是唯一指標。由于盈利模式偏離了本質,強銷售導向的驅動為行業帶來嚴重的不良競爭。規范的經營者經不起價格的打壓,難以盈利。
我們觀察到一些投機者甚至將健身品牌加盟作為吸金的工具,瘋狂的進行分銷、賣卡,收來的現金當作利潤,到一定時間再轉讓掉鋪子。假如行業按照確認收入進行財稅正規化,相信相當部分的門店都會面臨倒閉,這種現狀也為資本的注入和退出設立了一道屏障。
行業的變革首先要將價格與服務做到真正的匹配,合理合規的經營方式,以好的用戶體驗換取實際的盈利保障。從這一點上,不僅是從業者對經營價值觀的改變,同時健身用戶也需要建立更成熟的消費意識投資健身房,做到實實在在的“一分錢一分貨”。
問題 3:“各占山頭”區域特征明顯、新趨勢下的競爭危機
首先,區域的局限性或是歷史發展到今天的一個臨時階段,行業頭部的健身品牌大多以中大型健身房模式為主,這類模式下對于門店的選址、客群人流的要求相對高,選到一個好鋪子持續的經營下去就是一個穩定的長期盈利性資產。核心城市高密度的覆蓋對于用戶的品牌認知、經營的成本效應都能夠建立足夠的壁壘,這一點上在跨區域復制缺少足夠的協同效應。頭部健身品牌的門店區域分布十分集中,“井水不犯河水”,直營+下沉加盟是普遍的策略。
隨著各種小店爆炸式的涌現,傳統大店在不斷受到沖擊。私教工作室、團操課等垂直業務模式正在點對點的分流部分用戶,新的消費形式不斷降低用戶的消費門檻,未來一線城市的競爭會愈發激烈。
行業的變化
1. 核心商區寸土寸金,小店模式百花齊放
國內市場我們能顯而易見的關注到近幾年周邊的小型工作室、團操房百花齊放。特別在寸土寸金的商業區,小店模式下對于選址、經營以及差異化競爭上都具備一定的靈活性,獨立店鋪的開設對于從業者門檻較低。
與此同時,我們也關注到市場存在大量經營不善的情況,通過訪談了解,主要關店因素包括選址不善、租金高昂、人才流失、管理低效等問題,許多經營者有著很好的專業素養,但并不具備足夠的經營能力和管理經驗,這在倒閉的店鋪是一個普遍現象,市場上也鮮有具備規模的連鎖品牌。
對比美國這樣的成熟市場,已經存在足具規模下的多元化模式。比如面積大于1萬平的大型休閑綜合體Life time fitness,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面向高端人士的中型俱樂部Equinox,主打高會員費的器械+私教結合的解決方案;同樣面積的平價健身房Planet Fitness,主打低客單的小白群體;面積幾百平的小型精品俱樂部,以團課為主,或專注于單項目的工作室,例如SoulCycle等。值得注意等是,根據IHRSA數據,特色健身房會員數在2012年至2015年增加了70%投資健身房,精品工作室已在美國健身市場占據35%的份額。
2. 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移,消費門檻降低,紅利用戶的不斷轉化
或許在我們的朋友圈里總會關注到幾個每天堅持擼鐵“健身狂人”,但如果在當今的健身市場畫出一個人口金字塔,可以清楚的看到低階、中階的初級用戶仍然占據絕大部分的市場,健身本來就是一件循序漸進而非一步到位的習慣養成。今天的健身市場對于用戶有了越來越有友好的消費選擇,正在不斷催化運動習慣的養成,拉低消費門檻,市場在從強銷售導向的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轉移。隨著供需關系的友好、消費門檻的降低,龐大的用戶紅利會加速推進整個市場的爆發。
3. 需求垂直化、內容多元化
今天的消費者對于健身體驗有了更加明確的目的性,根據對一線白領用戶的樣本調研,新一代用戶對于減脂、減壓、社交的需求十分明確,工作之余通過運動燃燒脂肪,放松身心、減少壓力。以上需求特征與傳統核心健身用戶對于增肌塑形的剛性需求有著明顯區別,不同程度的健身人群的需求垂直化趨勢明顯。
隨著人群需求的變化,內容的多元化應運而生,越來越多的經營者從團操課、單車房、瑜伽、普拉提、Crossfit等相對簡潔單一的內容切入,針對特定需求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
4. 互聯網對行業的賦能、資本助力下的品牌化、規模化
自15年到今天,資本市場對于大健康市場的熱度不斷提升。健身房、工具軟件、社交平臺、知識內容、健康飲食、SaaS供應鏈等全產業鏈都能夠看到資本的不斷投入。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幸福的,互聯網理念對于行業的賦能便利了消費者,比如可視化的運動數據、按次付費新消費場景的驅動。對于從業者來說,加速了行業的新老迭代。新一代創業者打破原有的經營邊界,資本化的同時向成熟市場看齊,著力打造品牌,并實現更大規模的擴張。
對于健身房這件事的思考
1. 明確的盈利模式
這個寫在第一條,要能盈利,開店就要能賺錢是基本原則,然后再去談一談業務延展性的問題。具備品牌力的、人群消費力強的、爬坡效率高的、天花板高的、利潤率高的可規模復制的模式是資本投資的優先選擇,一切沒有明確盈利性的模式都不值得參考。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投資健身房(“投資健身房,就是投資人性”)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