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李漁簡介|古詩文網(wǎng)),36創(chuàng)業(yè)加盟網(wǎng)給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李漁(李漁簡介|古詩文網(wǎng))。
李漁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后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蘭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被后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閑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chǎn)業(yè)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一生著述豐富,著有《笠翁十種曲》(含《風箏誤》)、《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閑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萬字。還批閱《三國志》,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譜》等,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藝術天才。? 4篇詩文
綜述
李漁出生時,由于其祖輩在如皋創(chuàng)業(yè)已久,此時“家素饒,其園亭羅綺甲邑內(nèi)”,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舉中失利,使肩負以仕途騰達為家庭光耀門戶重任的李漁放棄了這一追求,毅然改走“人間大隱”之道。公元1666年(康熙五年)和1667年(康熙六年)先后獲得喬、王二姬,李漁在對其進行細心調(diào)教后組建了以二姬為臺柱的家庭戲班,常年巡回于各地為達官貴人作娛情之樂,收入頗豐,這也是李漁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個階段,同時也是李漁文學創(chuàng)作中最豐產(chǎn)的一個時期,《閑情偶寄》一書就是在這一段內(nèi)完成并付梓的。1672、1673年,隨著喬、王二姬的先后離世,支撐李漁富足生活的家庭
李漁56歲時應邀遠游西北,得平陽(今山西臨汾)地方官贈予他喬姬,雖年僅13歲,但聰慧過人,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天份,經(jīng)教唱演習,成為李氏家班的有名的旦角。喬姬學唱,記憶驚人,領悟極快,師授三遍,便能自歌。老師說是他授曲三十年從未見過如此聰敏之人。僅一月余,喬姬便學會了老師的所有,且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每有客來訪,喬姬隔屏清唱,客人聽得食肉忘味。幾個月后,李漁途經(jīng)甘肅蘭州,得貴人贈予王姬,也是13歲。王姬的長相在女伴中雖不出眾,一旦易妝換服,卻與美少年無異,令人驚嘆。李漁便讓喬姬教她學戲,扮演生角。從此李漁建起了自己的家班,而且喬、王二姬的舞態(tài)歌容超群脫俗,能體貼文心,只需李漁略加指點,便
李漁不僅是高產(chǎn)多能的作家,還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出版家。早在居杭期間,他就編輯出版過自己創(chuàng)作的戲曲、小說等通俗文學作品。寓居金陵后,為了防止別人私自翻刻他的著作,成立了芥子園書鋪,他的編輯出版事業(yè)由此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他寫的大部分書都是在這里印行的。書鋪同時還印行、銷售他自己精心設計的各種箋帖,以及其它文化用品。
作為出版商李漁,他那靈活的經(jīng)營策略與經(jīng)營理念,使他能牢牢把握住商機,左右開弓,把芥子園書鋪經(jīng)營得紅紅火火。他根據(jù)讀者的心理和需要,除了出版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還編輯出版了大量的通俗文學作品,如被他稱之為“四大奇書”的《三國志演義》、《水滸全傳》、《西游記》、《
李漁心懷兩個愿望,一是早生兒子,二是創(chuàng)辦家班。五十得子使他滿足了前一愿望,而后一愿望仍然沒有影子,直到康熙五年(1666)才有了機會。這一年,56歲的他應朋友之邀,由北京前往陜西、甘肅游歷,先后在臨汾、蘭州得到頗具藝術天賦的喬、王二姬。
獨具藝韻的二姬的到來,再配以其他諸姬,一個初具規(guī)模的李氏家班就組建起來了。對戲曲一直情有獨鐘的李漁,他自任家班的教習和導演,上演自己創(chuàng)作和改編的劇本。他以芥子園為根據(jù)地,帶領家班四出游歷、演劇,“全國九州,歷其六七”李漁,不辭辛勞,赴全國各地巡回演出。由于有喬、王二姬的出色演員以及李漁這樣的好編劇、好導演,李氏家班紅遍了大江南北,影響
李漁在六十歲前后,開始系統(tǒng)地總結(jié)他的經(jīng)驗,使其上升為理論。康熙十年(1671),《笠翁秘書第一種》即《閑情偶寄》(又叫《笠翁偶集》)問世李漁,這是李漁一生藝術、生活經(jīng)驗的結(jié)晶。《閑情偶寄》分為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yǎng)八部,共有234個小題,堪稱生活藝術大全、休閑百科全書,是中國第一部倡導休閑文化的專著。
其中,《詞曲部》談論戲劇的結(jié)構、詞采、音律、賓白、科諢、格局;《演習部》談論選劇、變調(diào)、授曲、教白、脫套;《聲容部》中的《習技》詳述教女子讀書、寫詩、學習歌舞和演奏樂器的方法,都和戲劇有關。后人曾把《詞曲》、《演習》兩部抽出來,獨立印成一書,名《
李漁的詩文
清明前一日
清代:李漁
正當離亂世,莫說艷陽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難禁煙。
戰(zhàn)場花是血,驛路柳為鞭。
荒垅關山隔,憑誰寄紙錢?
夏寒不雨為楚人憂歲
清代:李漁
江風五月尚颼颼,疑是生寒應麥秋。
暑雨不多難望歲,密云雖布轉(zhuǎn)增憂。
四方豐歉覘三楚,兩載饑寒遍九州。
民命久懸倉廩絕,問天何事苦為仇?
甲申紀亂
清代:李漁
昔見杜甫詩,多紀亂離事。感懷雜悲凄,令人減幽思。
竊謂言者過,豈其遂如是。及我遭兵戎,搶攘盡奇致。
猶覺杜詩略,十不及三四。請為杜拾遺,再補十之二。
有詩不忍盡,恐為仁者忌。初聞鼓鼙喧,避難若嘗試。
盡曰偶然爾,須臾即平治,豈知天未厭,烽火日已熾。
賊多請益兵,兵多適增厲。兵去賊復來,賊來兵不至。
兵括賊所遺,賊享兵之利。如其吝不與,肝腦悉涂地。
紛紛棄家逃,只期少所累。伯道慶無兒,向平憾有嗣。
國色委菜傭,黃金歸溷廁。入山恐不深,愈深愈多崇。
內(nèi)有綠林豪,外有黃巾輩。表里俱受攻,傷腹更傷背。
又慮官兵入,壺漿多所費。賊心猶易厭,兵志更難遂。
亂世遇雈苻,其道利用諱。可憐山中人,刻刻友魑魅。
饑寒死素封,憂愁老童稚。人生貴逢時,世瑞人即瑞。
既為亂世民,蜉蝣即同類。難民徒紛紛,天道胡可避。
查看更多李漁的詩文>>
玉樹猶難伸,壓倒千竿竹。
總結(jié):以上內(nèi)容就是李漁(李漁簡介|古詩文網(wǎng))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chuàng)業(yè)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nèi)獲得企業(yè)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chǎn)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