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在黃歷里看到“庚日”這一表述,但很多人并不清楚黃歷里面的庚日是什么意思。庚日其實與我國傳統的干支紀日法緊密相關,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其中天干有十個,“庚”就是其中之一。每一個有“庚”字的日子便稱為庚日,比如庚子日、庚寅日等。庚日在傳統習俗和節氣計算中有著重要作用,像三伏天的推算就和庚日息息相關。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探究庚日背后的奧秘。
1、庚: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計天數用的。俗話常說的“三伏天”就是用庚日計算的。
3、從夏至起開始計算,經過一庚、二庚,到三庚,就是初伏日。初伏,按中國的日歷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
4、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是三伏中頭伏的第一天。
5、百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濕度最大的季節,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
6、計算好三伏天日子有利于古時候的人民躲避高溫來帶的危害。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