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句蘊含深刻智慧的話語,在眾多場景中被提及,引發人們對自我審視和借鑒他人的思考。很多人都想探尋它的出處,想知曉是哪位智者留下了這般富有哲理的語句。這句看似簡單的話,實則有著深遠的意義,它指導著人們在生活與工作中,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和結果,來反思自己的不足與優勢。了解其出處,不僅能讓我們更深入理解話語內涵,也能感受歷史文化傳承的魅力,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揭開它的神秘起源。
1、意思是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鑒。這句話出自《舊唐書·魏徵傳》李世民: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2、“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這堪稱對魏征人生價值的最高評價。也有人說和“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意思一樣。
3、唐太宗李世民喜聽與善取各種獻議,深諳“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之理。其直諫大臣魏徵曾上疏數十,直陳其過,勸太宗宜內自省,居安思危,察納雅言,擇善而從。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