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銀行加盟(網商銀行高速擴張下對資本的“渴求”),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網商銀行加盟(網商銀行高速擴張下對資本的“渴求”)。
作為第一批互聯網銀行,網商銀行在成立第二年便盈利,打破了傳統銀行成立以來盈利最快的記錄。在經過5年的高速擴張之后,第一批互聯網銀行似乎都遇到了資本充足率的問題,微眾靠著聯合放貸和發行ABS勉強維持資本充足率不下滑,而網商銀行直接通過股東“輸血”提升資本充足率。未來擺在互聯網銀行面前的路將是補充資本繼續高速擴張,或者犧牲規模內生增長。
近日,網商銀行對外發布了2020年年度財報。財報顯示,網商銀行2020年營業收入為66.28億元,同比增長5.71%;凈利潤為12.56億元,同比增長90.88%;總資產規模1396億,同比增長46%。
帶著阿里光環的網商銀行在看似靚麗的業績下也出現隱憂,需要股東增資提升資本充足率才能維持規模的擴張,在整體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和銀行業嚴監管下,網商銀行需直面資本金不足、不良攀升的問題。
//
“瘋狂”擴張下的后遺癥,股東增資“補血”資本充足率
//
網商銀行于2020年5月27日設立,6月25日正式開業。在成立的這五年里網商銀行加盟,網商銀行的營收高速增長,資產規模增速遠超傳統銀行。
2020年網商銀行的營收僅為2.53億,2020年增長到66.28億,四年時間增長了25倍;資產規模由2020年的302億增長至2020年的1396億,增長3.6倍。
網商銀行的資產規模擴張也導致其資本充足率不斷下滑,2020-2020年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8.51%、11.07%、13.51%、12.1%。2020年末,商業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是14.20%,網商銀行低于市場平均水平。
根據監管要求,系統性重要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達到11.5%,非系統性重要銀行則要達到10.5%。網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雖然達到了監管的要求,但如此低的資本充足率不足以匹配其資產規模增速,擺在網商銀行面前的只有兩條路:放緩資產增速或者增資補充資本充足率擴張。
顯然,網商銀行選擇了規模擴張。2020年7月,有媒體報道稱網商銀行正在尋求增資,計劃由目前的40億元人民幣增加至100億元人民幣,增幅達150%。據悉,這是網商銀行成立4年來首次增資。
2020年1月,浙江銀保監局發布公告稱,同意網商銀行注冊資本由40億元變更為65.714億元,增加注冊資本15.714億元。此次融資將有助于網商銀行加速擴張。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網商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6.4%。
增資后,網商銀行第一大股東仍為螞蟻金服,持股比例保持30%未變;萬向三農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此前的18%增至26.78%,成為第二大股東;原本的第四大股東寧波市金潤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從16%增加至19.48%,成為第三大股東;金字食品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從3%增加至3.65%;上海復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和杭州禾博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未參與此次增資,其持股比例分別從25%降至15.22%,以及從8%降至4.87%。
出乎意料的是,此次復星并沒有參與增資,由第三大股東下滑至第四大股東,復星不參與定增是否也意味著復星對網商銀行的未來不看好呢?對于銀行這種資本密集型企業而言,其規模的擴張非常依賴于資本,而在高速的規模擴張下,網商銀行的人事變動也變得頻繁,發展并不像表面看到的那么光鮮。
//
網商銀行四年更換兩任行長,不良率攀升
//
民營銀行的高管大多是外聘而來,并非企業內部員工,且多在傳統銀行有著非常資深的從業經驗,行為處事相對保守。而面對需要開拓新業務的互聯網銀行,挑戰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因不適應而選擇離職便時有發生。
2020年3月5日,網商銀行召開了董事會,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井賢棟將卸任網商銀行董事長,由螞蟻金服總裁胡曉明接任,金曉龍升任網商銀行行長。
公開資料顯示,金曉龍曾任平安銀行小企業金融事業部/網絡金融事業部總裁、現金管理部總經理,深圳發展銀行現金管理部總經理等職,2020年3月加盟網商銀行擔任副行長。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金曉龍的升任,網商銀行在成立不到四年的時間已更換了兩名行長。
2020年12月,網商銀行首任行長俞勝法升任螞蟻金服集團的CRO(首席風險官),而這距離網商銀行成立僅一年左右。資料顯示,俞勝法在出任浙江網商銀行行長之前,曾擔任杭州市金融辦副主任、杭州銀行行長。
隨后螞蟻金服副總裁、螞蟻聚寶總裁黃浩接任網商銀行行長一職。黃浩原本是建設銀行的后備干部,時任電子銀行部總經理,于2020年12月加入螞蟻金服,擁有超過二十年金融工作經驗。
而頻繁的換帥,也顯示出近兩年網商銀行發展的艱辛。在整體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和銀行業嚴監管下,網商銀行需直面資本金不足、不良攀升的問題。
數據顯示,2020-2020年網商銀行的不良率分別為0.18%、1.21%、1.23%、1.3%、1.3%。微眾銀行2020-2020年的不良率分別為0.12%、0.32%、0.64%、0.51%、1.24%。而造成兩者營收、凈利潤增速和不良率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便是它們的業務模式差異。
//
微眾銀行VS網商銀行,微眾面向C端,網商重注B端
//
微眾銀行成立于2014年12月,網商銀行成立于2020年5月。五年來,作為民營銀行的冠亞軍,兩者都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2020年微眾銀行營收148億,凈利潤39.5億;網商銀行營收66.28億元,凈利潤12.56億元。從凈利潤來看,微眾銀行的是網商銀行的3倍多。資產規模方面,微眾2912億網商銀行加盟,網商1396億,微眾更勝一籌。
微眾銀行的背后是騰訊。騰訊在賦予微眾銀行互聯網基因的同時,也開放了微信和QQ的海量客戶資源。基于國內最大社交平臺微信的“微粒貸”迅速崛起,成為微眾銀行產品線中比重最大、收益最高的產品,并幫助微眾銀行占據民營銀行頭把交椅。
截至2020年末,“微粒貸”已向超過2,800萬客戶發放超過4.6億筆貸款,累計放款額超過3.7萬億元;授信客戶中約77%從事非白領服務業,約80%為大專及以下學歷;筆均貸款約8000元。
由于微粒貸的授信客戶償款能力弱,微眾銀行的不良率在規模高增速的情況下不良率出現激增。2020-2020年的不良率分別為0.12%、0.32%、0.64%、0.51%、1.24%。這是值得警惕的,再加之微眾銀行過于依賴微粒貸,不能和其它業務形成有效對沖。
或許是微眾銀行注意到這點,近些年,微眾開始拓展其它業務,推出微車貸、微業貸,微業貸主要面向小微企業。根據年報,截至2020年末,“微業貸”觸達90萬家小微民營企業,其中授信企業23萬家,與微粒貸相比,占比仍然過低,短期仍難有起色,再加之騰訊強項在toC,B端不是騰訊的強項,微眾銀行很難從騰訊那里得到客戶導流。這也就限制了其微業貸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微眾的資本充足率也逐年降低,2020-2020年資本充足率分別為36.5%、20.21%、16.74%、12.82%、12.90%。但目前通過聯合貸款以及發行ABS,尚能滿足規模的增長,倘若繼續高速擴張,勢必要向網商銀行一樣“補血”。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網商銀行加盟(網商銀行高速擴張下對資本的“渴求”)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